迪保五金Dibao Hardware
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  -> 公司动态

介绍一下硬质氧化怎样减少表面磨损率?

文章出处: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:东莞市大朗迪保五金厂 发表时间:2025-09-05
  ​硬质氧化通过在铝材表面形成高硬度、高致密性的氧化膜(Al₂O₃)来降低表面磨损率,但其效果受工艺参数、后处理及使用条件影响。要进一步减少表面磨损率,需从优化氧化膜性能、增强膜层结合力、提升表面润滑性等方面入手,具体措施如下:
​硬质氧化
一、优化硬质氧化工艺,提升氧化膜本身的耐磨性
控制膜层厚度与致密度
膜厚是基础:硬质氧化膜厚度通常需达到 50-150μm(根据工况调整),较厚的膜层可提供更充足的 “耐磨储备”,避免因局部磨损快速穿透膜层露出基体。但需注意:膜厚过厚(>150μm)可能导致内应力过大,反而易开裂脱落,需通过控制电流密度(2-5A/dm²)和氧化时间(30 分钟 - 2 小时)平衡厚度与致密度。
提高致密度:通过降低电解液温度(-5℃至 5℃)、优化硫酸浓度(15%-20%),减少氧化膜的孔隙率(控制在 10% 以内)。致密度高的膜层结构更均匀,抗磨粒磨损能力更强(磨粒不易嵌入孔隙造成划伤)。
提升氧化膜硬度
选择合适铝材:铝合金成分直接影响膜层硬度,含铜、镁、锌的合金(如 2024、7075)氧化后硬度可达 HV800-1200,远高于纯铝(HV300-500),优先用于高磨损场景(如轴承、导轨)。
控制电解参数:适当提高电流密度(如 3-5A/dm²)可促进膜层晶粒细化,提升硬度;同时避免电解液中杂质(如 Cl⁻、Fe³⁺)过多,防止膜层出现疏松或夹杂,导致局部硬度下降。
二、强化膜层结合力,避免膜层脱落加剧磨损
预处理去除缺陷
铝材表面的油污、氧化皮、划痕会导致氧化膜结合不良,需通过碱洗(去除氧化皮)、酸洗(中和残留碱)、抛光(减少划痕)等预处理,确保基体表面洁净光滑。例如:用机械抛光或电解抛光将表面粗糙度 Ra 控制在 0.8μm 以下,避免粗糙表面导致的膜层局部应力集中。
对于铸造铝材,需去除表面气孔、砂眼,必要时填充修补,防止氧化膜在缺陷处形成薄弱点,受力后脱落形成磨屑(磨屑会加剧摩擦磨损)。
控制氧化膜内应力
低温氧化(-5℃至 5℃)虽能提升致密度,但易导致膜层内应力过大,可通过阶梯式升温(如初期低温形成致密层,后期稍升温至 10℃缓解应力)或添加有机酸(如草酸)调整电解液,减少应力集中。
氧化后进行低温退火(100-150℃,1-2 小时),释放膜层内应力,避免使用中因振动、冲击导致膜层开裂脱落。
三、后处理增强润滑性,减少摩擦系数
封孔处理填充孔隙
氧化膜的微孔易存储磨屑和水分,加速磨损,需通过封孔处理填充孔隙:
热水封孔(95-100℃纯水):利用氧化膜的水化反应(Al₂O₃→Al₂O₃・H₂O)使体积膨胀,堵塞孔隙,适合一般场景;
镍盐封孔(醋酸镍溶液):形成更致密的镍化合物沉淀,封孔效果优于热水,适合高湿或腐蚀环境(如海洋设备);
有机涂层封孔:涂覆聚四氟乙烯(PTFE)、硅树脂等润滑涂层,兼具封孔和减摩作用,摩擦系数可从 0.3-0.5 降至 0.1-0.2(显著减少黏着磨损)。
浸渍固体润滑剂
利用氧化膜的多孔性,浸渍石墨、二硫化钼(MoS₂)等固体润滑剂(通过真空浸渍或热浸工艺),润滑剂可在摩擦过程中缓慢释放,形成润滑膜,减少金属间直接接触(避免黏着磨损)。例如:机械轴承表面经硬质氧化 + MoS₂浸渍后,耐磨性可提升 2-3 倍。
四、使用环境适配与维护
避免极端摩擦条件
硬质氧化膜抗磨粒磨损能力强,但在高载荷(>10MPa)或高速滑动(>5m/s)下,易因摩擦生热导致膜层软化(氧化膜耐高温但长期>300℃会硬度下降),需配合润滑(如机油、润滑脂)降低摩擦热。
避免与高硬度磨粒(如石英砂、金属碎屑)接触,必要时加装防尘罩或过滤装置,减少磨粒进入摩擦界面。
定期维护补充润滑
对浸渍润滑剂的氧化膜,定期重新浸渍(如每 3-6 个月),补充消耗的润滑剂;
清洁表面时使用软布和中性清洁剂,避免硬物划伤膜层,保持表面光滑度。

联系方式

  • 联系人:李先生/137 9066 2198
  • 邮 箱:18929459258@189.cn
  • 电 话:0769-83489258
  • 备案号:粤ICP备2024337026号
  • 地 址:东莞市大朗镇新马莲管理区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Copyright @ 东莞市大朗迪保五金厂 【后台管理】 访问量:
技术支持:【东莞网站建设】 【百度统计】 【BMAP】 【GMAP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