迪保五金Dibao Hardware
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  -> 公司动态

东莞硬质氧化生产时的温度如何控制?

文章出处: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:东莞市大朗迪保五金厂 发表时间:2025-09-02
  ​硬质氧化是一种在低温度、高电流密度条件下,在铝及铝合金表面生成厚且坚硬氧化膜(厚度可达 50-200μm,硬度 HV500-1200)的工艺,广泛应用于耐磨、耐蚀的机械零件(如活塞、轴承、模具等)。温度控制是硬质氧化生产的核心,因为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量,若温度过高,会导致氧化膜溶解速率超过生长速率,出现膜层疏松、硬度下降、甚至烧蚀工件等问题。以下是东莞硬质氧化生产中温度控制的详细方法和关键要点:
东莞硬质氧化
一、硬质氧化对温度的核心要求
硬质氧化的电解液(常用硫酸溶液,浓度 10%-20%)需严格控制在0-10℃,最佳区间为2-5℃。
温度>10℃:硫酸对氧化膜的溶解作用加剧,膜层孔隙率增大、硬度降低(HV 可能从 800 降至 500 以下),且易出现 “烧焦”(局部高温导致膜层破裂、发黑)。
温度<0℃:电解液可能结冰(硫酸溶液冰点随浓度降低而降低,15% 硫酸冰点约 - 10℃),但温度过低会导致氧化膜生长缓慢、脆性增加,且能耗大幅上升。
二、温度控制的核心方法
1. 电解液循环冷却系统(核心设备)
制冷机组:采用工业冷水机(或低温冷冻机),制冷量需根据槽体容积、生产负荷计算(通常每 100L 电解液需配 3-5HP 制冷量),确保能将电解液稳定降温至目标区间。
关键:选择低温型冷水机(出水温度可低至 - 5℃),而非普通常温冷水机(最低出水温度 5-10℃,无法满足硬质氧化需求)。
槽体保温与循环管路:
氧化槽需做保温处理(如外层包裹保温棉、内层贴保温板),减少环境温度对电解液的影响(尤其夏季车间高温时)。
电解液通过循环泵在氧化槽与冷水机之间快速循环(流量≥槽体容积的 2-3 倍 / 小时),确保槽内各区域温度均匀(温差≤±1℃),避免局部过热(如工件密集区)。
2. 电解液浓度与搅拌的辅助调节
硫酸浓度适配:
浓度过高(>20%):电解液导电性增强,反应放热加剧,温度更难控制;
浓度过低(<10%):导电性差,需提高电压,同样导致放热增加。
推荐浓度:12%-15% 硫酸溶液,既能保证氧化膜硬度,又能平衡反应放热强度。
强制搅拌:
在氧化槽内安装耐腐蚀搅拌装置(如聚四氟乙烯桨叶、压缩空气搅拌),使电解液流动速率≥0.5m/s,及时带走工件表面因电解反应产生的局部热量,避免 “热点” 形成(热点处温度可能比槽内平均温度高 5-10℃,导致膜层缺陷)。
3. 电流密度与通电方式的优化
控制电流密度:
硬质氧化的电流密度通常为 2-5A/dm²(远高于普通硫酸阳极氧化的 1-2A/dm²),电流越大,放热越剧烈。
生产中需根据工件面积计算总电流,避免超负载运行(如 100dm² 工件,最大电流不超过 500A),并通过 PLC 系统实时监控电流变化,异常时自动断电降温。
阶梯式通电:
启动时采用 “低电流预热”(1-2A/dm²,持续 3-5 分钟),待工件表面形成初步氧化膜(阻挡层)后,再逐步升至目标电流密度,减少瞬间放热冲击。
4. 环境温度与生产节奏的配合
车间温控:
硬质氧化车间需保持通风降温(夏季安装空调或工业风扇),将环境温度控制在 30℃以下,避免车间高温向氧化槽传热。
批量生产节奏:
单次放入工件数量不宜过多(槽内工件占比≤60%),避免工件密集导致局部散热不良;
连续生产时,每批次之间预留 10-15 分钟冷却时间,让电解液温度恢复至目标区间后再进行下一批次。
三、温度监测与异常处理
实时监测:
氧化槽内安装铂电阻温度计(精度 ±0.1℃),并连接至控制系统,实时显示温度曲线,设置报警阈值(如超过 8℃自动报警,超过 10℃自动断电)。
人工每 30 分钟巡检一次,用手持温度计复核槽内不同区域温度(尤其边角和工件聚集区),确保与控制系统显示一致。
异常处理:
温度骤升:立即降低电流密度(降至 1-2A/dm²),加大冷水机功率和搅拌强度,若 10 分钟内温度未下降,需取出工件暂停生产,待温度恢复后重新启动。
局部过热(工件发黑):立即断电,将工件移出电解液,检查是否因接触不良(如挂具松动)导致电流集中,修复后更换电解液(局部过热可能污染溶液)再生产。

联系方式

  • 联系人:李先生/137 9066 2198
  • 邮 箱:18929459258@189.cn
  • 电 话:0769-83489258
  • 备案号:粤ICP备2024337026号
  • 地 址:东莞市大朗镇新马莲管理区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Copyright @ 东莞市大朗迪保五金厂 【后台管理】 访问量:
技术支持:【东莞网站建设】 【百度统计】 【BMAP】 【GMAP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