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莞硬质氧化表面产生麻点可从原料处理、工艺操作、设备维护等方面着手解决,具体方法如下:

原材料方面
检查材质:确认铝材的纯度和成分是否符合要求。杂质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氧化过程中出现麻点。例如,含铜量过高的铝合金在硬质氧化时,铜元素可能会在表面析出,形成麻点。解决办法是选用纯度高、成分均匀的铝材,对每批次铝材进行成分检测。
检查表面质量:铝材表面的划伤、磕碰等缺陷在氧化后可能会扩大形成麻点。因此,在氧化前需仔细检查铝材表面,对于有缺陷的部位进行打磨、抛光处理,确保表面光滑平整。
前处理方面
除油脱脂:彻底清除铝材表面的油污、油脂等污染物。若除油不彻底,在氧化过程中,油污部位会阻碍氧化膜的正常生长,从而产生麻点。可采用有机溶剂除油、碱性脱脂剂脱脂等方法,并通过水膜连续法或点滴法检测除油效果,确保表面无油污残留。
酸洗活化:酸洗的目的是去除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,使表面活化,以便后续氧化膜的生长。但酸洗过度会导致表面粗糙,产生麻点。应严格控制酸洗时间和酸液浓度,根据铝材的材质和表面状况,确定合适的酸洗工艺参数。
氧化工艺方面
控制电解液成分:电解液中硫酸浓度、添加剂含量等对氧化膜质量有重要影响。硫酸浓度过高,会使氧化膜溶解速度加快,导致膜层疏松、麻点增多。需定期检测电解液成分,按照工艺要求精确调整硫酸浓度和添加剂含量。
优化氧化参数:电流密度、氧化温度、氧化时间等参数需合理控制。电流密度过大或氧化温度过高,会使氧化反应过于剧烈,气体产生过多,从而在膜层表面形成麻点。应根据铝材的材质、厚度等因素,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氧化参数,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。例如,对于一般的铝合金,硬质氧化时电流密度可控制在 2 - 5A/dm²,氧化温度在 - 5 - 5℃。
加强搅拌和循环:良好的搅拌和电解液循环可以使电解液成分和温度均匀,避免局部过热和气体积聚,减少麻点的产生。可采用机械搅拌、空气搅拌或泵循环等方式,确保电解液充分搅拌和循环。
后处理方面
封孔处理:封孔质量不佳会使氧化膜表面的孔隙无法有效封闭,容易吸附杂质,形成麻点。选择合适的封孔方法和封孔剂,如采用热水封孔时,要控制好封孔温度、时间和 pH 值。封孔后可通过盐雾试验等方法检测封孔效果,确保氧化膜的耐腐蚀性和表面质量。
设备维护方面
清洁电解槽:电解槽内壁和电极表面的污垢、杂质等可能会脱落进入电解液,影响氧化膜质量,导致麻点产生。定期清洁电解槽和电极,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沉积物。
检查冷却系统:硬质氧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,冷却系统故障会导致电解液温度过高,从而产生麻点。定期检查冷却系统,确保其正常运行,维持电解液温度稳定。